本文摘自2017/8/28  明心脉学网初级班微信群

现将学员与齐向华教授的问答以谈话的形式整理如下,望与各位共勉。

学员1 :

左升右降,这升发之气走的是经络吗?如果是,经络左右对称,难道运行方向不同?还是根本就理解错了

 

学员2:

这“气”是存在整个机体,并不是单纯的经络。左升右降是在概括我们脏腑的气的运动模式—气机。请各位老师指教,@学员1 或许我说的不好,您可以去看看中医基础理论。

 

学员1:

我只是觉得,阴阳各有所主,升降自然之性也,不必拘泥于左与右,可是临床又有机体左右之分,难道是同路反向?

阴阳相抱复杂,但是左升右降既然在临床得到认可,那就是大命题

 

学员2:

如果将之还原—可否用太极图来理解呢?

 

学员1:

谢谢您。我还是去看中基去,基础不牢啊

 

盖爱永:

@学员1 看到你提到阴阳,左升右降的问题。首先要明白阴阳是相对应,再者它们具有无限可分性,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理。也就是中医说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左升右降是指气机的运行道路与方式。

举例子,机体左为阳右为阴。不是说机体左侧只有阳没有阴。如果这样的话,人机体就处于阴阳分离(阴阳离决)状态了,人还能正常活着吗?这样理解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应当思路广一些了吧。建议你不要困束于理论中的推理,中医理论的推理深受宋代儒家文化影响,并且影响到现代。

再进一步讲,气在机体左侧经络中升的过程中也会有气在同一经络中降。来调整气勿升太过。这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但整体来说气机在机体左侧升的多,所以说人气机运行为左升右降。这样理解一下看看

 

学员3:

就像树根既可以吸收土壤中水分上传枝干,又可以向土壤深层扎根 

 

盖爱永:

@学员3 可以这样理解其中道理,这就是中医运用"象"来解决问题的原理所在。

 

学员1:

@盖爱永 谢谢指导,您说的很有道理!

 

学员4:

盖老师,您《浅谈“粗细”的临床应用》的课中:肝乘脾的脉象为什么不是右关而是右尺呢?望您解惑

 

盖爱永:

在左关脉麻涩(肝郁气滞)的基础上,再出现右关或尺部粗、凸、热脉象要素时。是木克土的两种情况之一。若在右关时则出胃的病变,若右尺部时则脾出现问题。

 

学员4:

谢谢盖老师解惑

 

盖爱永:

右尺与脾的关系等临床再实践探知 @学员4 您提到右尺与脾的关系问题。

我解释一下:肝木乘脾者,其表现为左关脉麻涩(肝气长期郁结,气血运行不畅而瘀滞所致),及右尺脉的粗、凸(气郁日久,血管扩张)、滑(气机结滞,运化水湿不利,是脾主运化功能失常的表现),热辐射感(是肝气郁结化火的表现)。这些脉象为什么会表现在右尺脉呢?因为右尺可体现肾阳或大肠的病变,所以,当肝气郁结日久化火,导致脾主运化失常出现湿热下注于大肠时。主要表现就会体现以上所讲解内容。但不能简单把右尺主脾等同。只是有相关性。

 

学员4:

谢谢盖老师的详细解答。我是中医票友,脉学基础比较薄弱,比较难想到这一层。现在想,大承气汤证可见于右关,说明阳明可以见于右关。还要多体会才能掌握。

 

陈云:

刚在看一篇文章,有《慎斋遗书》说:“一妇泄泻,两尺无神,此肾燥不合也”。大概大小便皆肾司开合。临床我们有实大便利小便这一应用,可见大小便即大小肠功能互通有无,那么可以解释关于左右尺为大小肠分部的问题了

 

学员4:

看齐老师书中对荣枯脉素的论述“体液是机体津液之组成部分,体液不足则意味着体内津液的减少。如“反胃,则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或随食随吐。胃无余液,以致肠中枯燥而大便秘结,脉安得不涩(枯涩之涩)”。(《医灯续焰》)笔者体会,体液充足则脉体滑润;体液不足,患者则表现脉体干枯,尤其以左尺脉明显,常用脉象的干枯和滑润与否指导患者饮水量的多少。”津液似乎还是以左尺为主

 

齐向华:

非常对,一旦饮水少和补液少,左尺就“枯”,可以自己试试。这是目前西医没有解决的问题。阴、津都在左尺,至于为什么课题非常大,目前只能在现象的描述上。

 

学员5:

齐老师,那左升右降,跟您说的我不太理解

 

齐向华:

就是这样的一种现象,与左升右降关系不大。古人认为,面南而立,左侧太阳升起,右侧太阳落下,取象比类的认为左升右降。好多有待验证的中医理论,我的做法是不去纠缠,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问题。

 

学员5:

受教了

                                                               以上漫画形象摘自于蔡志忠《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