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几篇文章陆续介绍系统辨证脉学与传统脉的区别、感受信息的基本单位及系统辨证脉学的辨证体系。

 

接下来小编带领大家进入系统辨证脉学的临床模式,探索系统辨证脉学是如何指导临床的~

 

 

系统辨证脉学的临床模式

 

 

前一篇文章提到了指导辨证是脉诊最主要的功能,而脉象系统是实现脉诊功能的直接工具,通过诊脉以后获得的脉象要素经过组合可形成脉象系统。

 

脉象系统指导辨证包括了以下十三方面:

 

 

脉象系统实际是由各别子系统组成,从不同侧面反映各别问题。

 

如上图所示,辨病因、个性及体质可指示患者的发病基础,并通过它指导养生;

 

辨病机、病性可阐述患者患病的一个渐变过程,而又可用于治未病;

 

辨病位和辨西医疾病可说明疾病的形成,直接指导医者治病。

 

辨证以后,即可确立治则。

 

确立治则后,医者可根据个人强项选择治疗方式,包括方剂、针灸、推拿等等。

 

开方呢?

 

实际上就是通过脉象系统而完成的。

 

因此齐教授创立了“脉方相应”,简单来说,就是有啥脉即可用啥方,是系统辨证脉学的最高境界。

 

脉象以其客观实在性,在揭示疾病深层潜在的病因病机方面具有其自身的优势,深化“脉方相应”机制的研究,能够使临床处方用药更加准确、可观。

 

临证中脉象系统是如何达成“脉方相应”呢?

 

首先要遵循四个原则:

 

01

 

 根据脉象体现的

整体特征选定方剂的类别:

 

 

02

 

根据脉象体现的

病机层次进行方剂的进一步细化:

 

 

03

 

根据脉象体现的

病机层次关系进行药物配伍的调整:

 

 

04

 

根据脉象要素进行个别的药物加减:

 

以上四点为脉方相应的规律,临床上平脉辨证开方,一定要遵循以上规律,循序渐进,才能根据患者的状况开出针对性的方子。

 

最近小编进入临床,每天固定坐诊,发现患者的病情各式各样,并不会像教科书分型中所列的症状那么典型,一般呈现寒热虚实夹杂,往往容易混淆。

 

小编有幸学习系统辨证脉学,体会了“脉方相应”与“脉针相应”。

 

举一病例:

 

刘某,女,14岁,2018年8月12日初诊。

 

主诉:月经未来潮。

 

现病史:就诊前一天下体开始出现血丝状,但月事不下。患者自述7月也出现过血丝的状况,但是仍未见月经到来。纳可、大小便可、眠可。舌质软体胖大、色淡、苔薄白。

 

脉:整体脉沉细弱稀寒。左关凸郁动。

 

诊断:经水不通 

 

病机:肝郁血虚

 

治法:疏肝理气、温阳补血

 

处方:逍遥散2克、四物汤3克、肉桂1克

 

一日两次,七日

 

随后给予针刺疗法,所选穴位平脉选取痹阻点,以调畅其气机。针刺后教她如何冲服药物,患者立即服用药物。

 

按语:由于患者不便熬煮中药,所以小编给患者用科学中药粉剂,逍遥散和四物汤组成为原方。 

 

整体脉沉细弱稀说明血虚、寒说明该患者体质偏寒、左关凸郁动提示患者存有郁闷不舒的状态。

第二次复诊时,询问其月经状况,患者自述当天回家后经血即出,五天后结束。

 

小编学习系统辨证脉学两年了,自知还有许多没有领悟的,但自从上了门诊以后,真正体会了系统辨证脉学中辨证论治的精髓。

 

系统辨证脉学犹如指示灯,带领学子走向中医大道,真是名不虚传。

 

从系统辨证脉学的由来,到现在系统辨证脉学的临床模式,一步一脚印地向大家叙述系统辨证脉学的种种,希望能让大家有所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