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医传统文化对于中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哲学史中子学时代发展并趋于成熟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及儒道诸家的理论知识;乃至西汉时期阴阳学说的盛行。对于充实完善中医学打下了夯实的理论基础。所以,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明清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医学在继承的基础上并有不断的创新发展。

    在这个中医学传承发展的大背景下,齐向华教授历经二十几年心血在继承传统脉学技法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系统辨证脉学”理论。其理论体系也正是来源于传统而又超越于传统的具体体现。

 

    我自2008年跟随恩师齐向华教授学习系统辨证脉学至今已八年左右。从对中医脉学的懵懂无知到几近痴迷,乃至近年在临床应用时的得心应手。深刻的体会到老师所创立的“系统辨证脉学”体系,不仅运用了认知心理学、现代信息学、物理学、系统论等现代的科学知识;更多的是吸取了古代中医文化及在脉学方面有创新的如滑寿、周学海、龙之章等诸医家宝贵的实践经验。从而总结出了新的概念、理论、观点与方法,并形成一套新的脉学体系——系统辨证脉学。“系统辨证脉学”体系的形成是现代中医发展历程中的一个转折点,更是中医脉学现代研究中的里程碑。

    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在中医中药庇护下的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延续几千年的同时,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传统中医都有传承与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医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末落的一些贵族官吏(其中也包括医巫)丧失职位,流落各地。他们这时候就转而以私人身份到民间教授他们以前世袭的知识以谋生。所以,当时出现了各家学说,百家争鸣。也就是中国哲学史中的子学时代,也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医家从中吸收了阴阳家,五行家,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中可取之处,逐步完善充实了中医学的理论。说到这个春秋战国时代,医为什么要选择五行、阴阳学说来解释我们人类自身呢?因为当时我国古代的哲学家们都是生活在大陆国家,以“上农”而轻商。并且没有现代物理、化学知识和必要的精密仪器,古人怎样来认识宇宙呢。当时的阴阳五行家以阴阳、五行、四方、四时、五音、十二月、十二律、天干、地支及数目等互相配合,以立一宇宙间架。又以阴阳流行于其间,使此间架活动变化,而生万物。

    所以在春秋战国至西汉时期,是阴阳家空气弥漫之时代,则一般人又皆视为自然之事也。医家将其引入医学理论中也应是自然之事,情理之中。

    所以我在学习中医脉学过程中,注意考虑到以上我国古人认知宇宙方法与西方不同点;西方又是怎样认识宇宙的呢?试举一例,比如希腊,那是一个海洋国家,靠商业维持其繁荣,他首先是用商业账目的抽象数字,然后才是具体东西,只有通过这些数字才能直接掌握这些具体东西。所以,他们发展了数字和数理推理。

    不难看出,现在的西医学来诊断人类疾病时也是以各项检查的数值,来鉴定一个人的健康状态。这是与西方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密切相关的。而我们中医注重的是“象”。

    我们中医理论中经常说的“天人合一”。其中这个“一”究竟是什么,这是不可言说的,甚至不可思议的。具有典型中国古人的哲学思想。名家代表人物惠施提出:“至大无外,谓之大一”。古人为了与“大一”合一,圣人必须超越并且忘记事物的区别,这也是道家求得“内圣”之道的方法。做到这一点的方法是“弃知”,事物一切区别一旦都忘记了,就只剩下混沌的整体,这就是“大一.

    中医运用五行、阴阳学说解释人体脏腑功能时,就是利用这一思想方法。比如:木、肝、筋、风、怒及肝的体阴用阳等。我们学习中医的都知道一提到肝就想到木的特性。如果按现代西方的逻辑思维,肝与木是互不相联的事物;但在中医里其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另外,单就中医学本身来讲也是不断发展创新的;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问世,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根据病变的阴阳、寒热、虚实、表里来辨证处方,奠定了临床治疗学基础。晋代王叔和《脉经》的问世;宋朝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首创脏腑辨证理论,金元四大家医学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明清时期,张介宾和赵献可提出了“命门学说”以及明清时期,张介宾和赵献可提出了“命门学说”以及温病学派的形成,有叶天士创立“卫气营血”辨证体系,吴鞠通创立“三焦”辨证体系等等。

    从以上简单的举例说明了中医从古到今,不同历史时期中,中医学在继承的基础之上;都有鲜明的时代先进性和创新性。

    综上所述不难理解恩师齐向华教授历经二十年之心血在继承传统脉学技法通学历代名家著作古尊滑寿周学海龙之章等先贤旁及现代诸家脉法;并运用了认知心理学、现代信息学、物理学、系统论等现代的科学知识。创新性地提出了“系统辨证脉学”理论,将传统的28脉,用单一变量的物理学语言分化为25对脉象要素。运用系统论的原理研究脉象这一复杂的信息集合体,从病因、病机、个性和体质、脉方相应的方面对系统辨证脉学理论进行阐述和总结,创建了全新的中医脉学体系。说明了系统辨证脉学理论的构建即有来源于传统的继承,又有超越于传统的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先进性和创新性。系统辨证脉学体系的形成:是中医脉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里程碑!是传统中医脉学与现代中医脉学的分水岭!系统辨证脉学体系的形成结束了传统脉学“心中了了,指下难明”的不足;进入到规范的、易掌握的脉象辨识模式。系统辨证脉学之教学脉诊系统,解决了“脉理精微,其口难辩”的历史问题,使脉诊教学言之有物,具有明确的技术要求。 

                                                                                                         盖爱永